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2025 年 10 月 10 日
近年香港政府面臨龐大的財政赤字,加上國際稅務環境的急劇變化,關於「加稅」的討論甚囂塵上。這不僅是企業界關注的焦點,更是牽動每一位打工仔荷包的民生議題。究竟香港的稅制未來會走向何方?面對潛在的香港加稅壓力,我們又該如何未雨綢繆,規劃好自己的財務未來?本文將為您深入剖析香港加稅的背景、可能性,並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
長久以來,香港以其簡單低稅率的稅制聞名於世,這也是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然而,近年來多種因素疊加,使得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現行的稅收政策。
過去數年,由於疫情衝擊及外部經濟環境不明朗,政府推出了大規模的逆周期措施以紓解民困、刺激經濟,導致開支急增。同時,賣地收入、印花稅等主要收入來源卻大幅減少,造成了連續多年的巨額財政赤字。為了實現長期可持續的公共財政,開源節流成為必然之選,「加稅」便是開源的重要選項之一。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推動的「全球最低企業稅」改革,是另一個關鍵的外部驅動力。這項改革要求大型跨國企業在每個營運地區的實際稅率至少達到15%。香港作為避稅天堂的形象面臨挑戰,為了遵循國際共識並維護稅基,香港必須調整其企業稅制,這也為整體稅務調整提供了契機。
由OECD牽頭的「雙支柱」國際稅改方案,旨在應對經濟數碼化帶來的稅務挑戰,並遏止各國之間的稅收競爭。其中,「支柱二」所訂立的15%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對香港的影響尤為深遠。
在「加稅」的議題上,社會各界提出了多種猜想和建議。雖然政府尚未有定論,但我們可以從幾個主要稅種來分析其可能性:
稅項類別 | 潛在調整 | 分析與影響 |
---|---|---|
利得稅 (Profits Tax) | 溫和上調標準稅率,例如從16.5%上調至17%或更高。 | 對企業盈利能力構成直接壓力,但為庫房帶來顯著收入。此舉需小心平衡,以免削弱香港的國際競爭力。 |
薪俸稅 (Salaries Tax) | 調整邊際稅率或稅階,或引入新的高收入稅階。 | 直接影響全港打工仔,特別是中高收入階層。社會爭議較大,政府在推行時會相對審慎,以免打擊消費意欲。 |
引入新稅種 | 討論較多的包括商品及服務稅(GST)、資產增值稅、離境稅等。 | GST能擴闊稅基,但對低收入家庭影響較大,爭議極高。其他新稅種則涉及複雜的立法和執行問題,短期內落實的機會較微。 |
無論最終的加稅方案為何,提前做好規劃總能讓您處於更有利的位置。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出擊,善用現有的稅務工具和理財策略。
針對大型跨國企業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相關的本地立法,預計將於2025年起實施。至於針對一般企業和個人的薪俸稅或利得稅調整,目前仍處於討論階段,政府需要平衡財政需求與社會接受程度,暫未有明確時間表。
這是一個核心的憂慮。溫和且具針對性的稅率調整,尤其是在遵循國際稅務共識(如全球最低稅)的前提下,市場普遍認為影響可控。但若進行大規模或全面的加稅,例如開徵銷售稅,則可能對香港的營商環境和資金流動性帶來較大衝擊。香港的競爭力不僅在於低稅率,還包括法治、資金自由流動、簡單稅制等,因此需要綜合評估。
普通工薪階層最應關注的是薪俸稅的變動,包括標準稅率、邊際稅率以及各項免稅額和扣除額的調整。任何變動都將直接影響您每年的應繳稅款。因此,持續關注財政預算案的相關公佈,並善用上文提到的扣稅三寶(TVC、VHIS、QDAP),是保障個人利益的最佳途徑。
香港的稅制是基於地域來源原則徵稅,即只有源自香港的收入才需在港課稅。無論您是否為永久居民,只要您的職位或業務收入源於香港,就需要繳納相應的薪俸稅或利得稅。因此,任何稅率的調整都將同樣適用於您。建議清晰了解自己的香港稅務居民身份定義及其相關的國際稅務協定,以避免雙重徵稅。
總括而言,「加稅」在當前的經濟和國際環境下,已從一個「是否會」的問題,變成了「何時、何種方式」的問題。面對這一不可逆轉的趨勢,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應抱持積極和前瞻的態度。了解潛在的變革方向,檢視自身的財務狀況,並善用合法的稅務規劃工具,不僅能有效應對未來的挑戰,更有可能在變革中找到新的理財機遇。保持資訊靈通,及早規劃,方為上策。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