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tunn 下载链接
獲取最新消息和促銷信息

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槓桿風險全攻略】一文看懂孖展、爆倉與風險管理策略 | 新手投資必睇

2025 年 10 月 13 日

在投資世界中,許多人都夢想著快速致富,而「槓桿」這個工具,常常被視為達成目標的捷徑。然而,這條捷徑充滿了潛在的槓桿風險,若不加以理解和控制,隨時可能由「捷徑」變成「絕路」。對於初入市的投資者而言,在真正使用孖展(Margin)等工具前,必須徹底了解其運作原理,以及當市場逆轉時可能引發的「補倉」甚至「爆倉」連鎖反應。本文將為你全方位拆解槓桿這把雙面刃,從基本概念到實用風險管理策略,助你在高風險的投資遊戲中,行得更穩更遠。

什麼是槓桿?為何它是一把雙面刃?

在物理學中,槓桿能讓我們用較小的力氣舉起重物;在金融世界,槓桿則讓我們用較少的本金,撬動更大額的資產,其核心概念就是「借貸」。

槓桿的基本定義:借錢投資放大回報

投資槓桿(Leverage)的核心,是指透過借入資金來進行超出自己原有本金規模的投資。這樣做的最大誘因,是為了放大潛在的投資回報率。當你看好某項資產(如股票、貨幣)的價格會上漲時,除了動用自己的資金,你還可以向券商或銀行借錢加碼買入。如果資產價格如預期般上漲,扣除利息成本後,你的盈利將會遠超於只用本金投資所賺取的金額。

實例解說:槓桿如何同時放大你的盈利與虧損

槓桿的威力在於其「放大效應」,但請緊記,這個效應是中性的——它既能放大盈利,也能同樣地放大虧損。讓我們透過一個簡單的例子,看看槓桿的實際影響:

情境模擬:買入價值 HK$100,000 的股票

  • 投資者A(無槓桿):使用自己全部的 HK$100,000 本金買入。
  • 投資者B(2倍槓桿):使用自己的 HK$50,000 本金,再向券商借入 HK$50,000(俗稱孖展),合共 HK$100,000 買入。
市場情況 投資者A (無槓桿) 投資者B (2倍槓桿)
股價上升20% (資產價值升至 HK$120,000) 盈利 HK$20,000
回報率: 20% (20k/100k)
盈利 HK$20,000
回報率: 40% (20k/50k)
股價下跌20% (資產價值跌至 HK$80,000) 虧損 HK$20,000
虧損率: 20% (20k/100k)
虧損 HK$20,000
虧損率: 40% (20k/50k)

從上表可見,使用槓桿的投資者B,無論在盈利或虧損的百分比上,都是無槓桿投資者A的兩倍。這就是槓桿最直觀的「雙面刃」特性。在市場順風時,它能助你獲得超額回報;但在逆風時,它會加速侵蝕你的本金,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延伸閱讀

對於剛開始接觸投資的新手,建立穩固的基礎知識至關重要。不妨閱讀我們的股票入門2025:新手投資教學|比較證券行佣金、戶口優惠,了解更多基本概念。

投資市場中4種最常見的槓桿工具分析

市場上提供了多種工具讓投資者使用槓桿,它們的運作方式和風險程度各不相同。以下是香港投資者最常接觸的四種:

📈 股票孖展 (Margin Trading)

孖展是最普遍的槓桿方式。投資者在證券行開設保證金戶口後,可以用戶口內的現金或股票作為抵押品,向券商借取額外資金買入更多股票。槓桿比率視乎不同股票的質素而定,藍籌股的抵押率較高,可借的孖展金額也較多。

  • 優點:操作簡單直接,靈活性高。
  • 風險:需要支付孖展利息,當抵押品價值下跌至低於「維持保證金」水平時,會觸發「補倉」通知。

📄 期貨合約 (Futures)

期貨是一種標準化合約,買賣雙方同意在未來某個指定日期,以預先訂明的價格,買入或賣出特定數量的商品或金融資產(如恒生指數期貨)。期貨交易採用保證金制度,投資者只需存入佔合約總值一小部分的「初始保證金」,便能控制整張合約,槓桿比率通常較高。

  • 優點:槓桿倍數高,交易成本相對較低,可作雙向交易(買升或買跌)。
  • 風險:每日結算(Mark-to-Market),賬戶虧損會即時反映,保證金不足便需立即補繳,否則會被強制平倉。風險極高,不適合新手。

💡 期權 (Options)

期權賦予持有者在未來某個時間點以特定價格買入(Call Option)或賣出(Put Option)相關資產的「權利」,而非「義務」。買入期權的最大虧損,僅限於已付出的期權金,但潛在回報可以非常高,因此本身已具備槓桿效應。相反,沽出期權(Short Option)的風險則可以是無限的。

  • 優點:風險與回報結構不對稱(對買方而言),策略組合多元化。
  • 風險:涉及時間值損耗(Time Decay),即使看對方向,若價格在到期前沒有足夠變動,期權價值亦會歸零。沽出期權風險極大。

🔄 槓桿及反向ETF

槓桿ETF(Leveraged ETF)旨在提供相關指數單日回報的倍數(如兩倍、三倍)。例如,若恒生指數單日上升1%,兩倍槓桿ETF的目標就是上升2%。反向ETF(Inverse ETF)則提供相反的回報,適合看淡後市的投資者。想了解更多關於ETF的知識,可以參考【投資入門】ETF是什麼?新手必學的ETF投資攻略

  • 優點:入場門檻低,像買賣普通股票一樣方便,無需開設孖展或期貨戶口。
  • 風險:涉及每日重設機制,在波幅市中會出現「槓桿損耗」,不適合長期持有。其回報是追蹤單日表現,長期回報會偏離指數的倍數回報。

槓桿投資的核心風險:由補倉到爆倉的連鎖反應

使用槓桿時,最可怕的噩夢莫過於市場走勢與預期相反,觸發一連串的被動平倉程序。這個過程通常分為兩步:

第一步:觸發保證金追繳 (Margin Call / 補倉)

當你使用孖展或期貨等保證金交易時,你的戶口淨值(總資產減去負債)必須維持在一個最低水平,這就是「維持保證金」(Maintenance Margin)。如果因為抵押的股票價格下跌,或期貨合約虧損,導致戶口淨值跌穿這個門檻,券商或經紀行便會發出「保證金追繳通知」,也就是俗稱的「Margin Call」或「補倉」。

收到 Margin Call 後,你必須在指定時間內採取行動,恢復戶口的保證金水平,方法包括:

  • 存入更多現金。
  • 存入更多可作抵押的股票。
  • 自行沽出部分持倉,以減低借貸金額及風險。

最壞情況:被強制平倉(斬倉/爆倉)的後果

如果你未能在限期內滿足 Margin Call 的要求,券商便有權在不作另行通知的情況下,強制出售你戶口內的資產,直至戶口淨值回復至安全水平。這個過程稱為「強制平倉」(Forced Liquidation),在香港俗稱「斬倉」或「爆倉」。

被強制平倉的後果非常嚴重:

  • 在最差價位沽出:券商只求盡快平倉,通常不會考慮沽出價格是否有利,可能導致你在市場最低位「割肉」。
  • 失去翻身機會:即使股價之後回升,你的倉位已不復存在,無法挽回損失。
  • 可能欠下債務:在極端市況下(如股價暴跌),即使券商沽清你所有資產,所得款項仍可能不足以償還你的借款和利息。屆時,你不僅損失全部本金,更會倒欠券商一筆債務。

新手必學的槓桿風險管理策略

槓桿是一把利器,要善用它而非被其所傷,嚴謹的風險管理必不可少。以下是三項新手必須掌握的策略:

策略一:設定合理的槓桿比率

券商提供的槓桿比率上限,不代表你就應該用盡。新手應從極低的槓桿水平開始,例如 1.1 至 1.2 倍,即借入本金的10%至20%。永遠不要「去得太盡」,預留充足的緩衝空間,以應對市場的正常波動。你的槓桿水平應與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知識和市場判斷力成正比。

策略二:善用止蝕盤 (Stop-Loss Order)

止蝕是控制虧損的最有效工具。在建立任何槓桿倉位前,必須預先設定一個明確的止蝕價位。當資產價格跌至該水平時,系統會自動為你沽出平倉,將虧損鎖定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避免因猶豫不決或情緒影響而導致虧損無限擴大,最終引發 Margin Call。

策略三:保持投資組合多元化

避免將所有資金及槓桿額度集中在一隻或少數幾隻股票上。透過分散投資於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資產,可以降低單一資產價格劇烈波動對整個投資組合的衝擊。即使其中一項投資表現不佳,其他資產仍可能提供緩衝,有助穩定你的戶口淨值,減低被「斬倉」的風險。

權威資訊

想了解更多關於投資風險的官方資訊,可參考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 (IFEC) 網站,獲取專業及中立的理財知識。

常見問題 (FAQ)

槓桿比率是否越高越好?

絕對不是。越高的槓桿比率意味著越高的風險。高槓桿會令你的倉位對市場微小波動極為敏感,容錯率極低。即使只是一個輕微的價格調整,也足以令你的倉位被強制平倉。選擇槓桿比率時,應優先考慮風險管理,而非潛在回報的最大化。

除了投資,公司營運中也有槓桿風險嗎?

是的。在企業財務中,主要有兩種槓桿:
1. 營運槓桿 (Operating Leverage):指公司使用固定成本(如租金、機器折舊)來經營的程度。高固定成本的公司,銷量稍微增長就能帶來盈利的大幅提升,反之亦然。
2. 財務槓桿 (Financial Leverage):指公司透過負債(如銀行貸款、發行債券)來融資的程度。高負債會增加公司的利息支出和違約風險,尤其在經濟下行週期。

如何計算我的實際槓桿水平?

實際槓桿水平的計算公式為:總資產價值 ÷ 自有資本(本金)。例如,你用 HK$10萬本金,再借入 HK$5萬孖展,買入了總值 HK$15萬的股票。你的實際槓桿就是 HK$150,000 ÷ HK$100,000 = 1.5倍。定期檢查這個比率,確保它維持在你的安全區間內,是十分重要的。

使用槓桿是否適合每一位投資者?

不適合。槓桿工具的風險極高,只適合具備充足投資知識、風險管理能力、心理質素穩定,並且有能力承受重大損失的資深投資者。對於投資新手、風險承受能力較低或作風保守的人士,應盡量避免使用槓桿,或只在有十足把握和嚴密監控下,以極低的比率淺嚐。

總結

總括而言,槓桿本身是一種中性的金融工具,它能成為創造財富的加速器,也能變成摧毀資本的絞肉機,關鍵在於使用者如何駕馭它。在考慮使用任何形式的槓桿前,投資者必須對其潛在的槓桿風險有透徹的了解,特別是孖展交易中由補倉到爆倉的致命連鎖反應。請謹記,成功的投資並非取決於單次的巨額回報,而是建基於長期的、可持續的複利增長。與其追求高槓桿帶來的刺激感,不如建立一套穩健的風險管理框架,設定合理的槓桿比率,並嚴格執行止蝕策略,這才是通往財務自由的康莊大道。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標籤: ,
分類:BLOG, 投資攻略
相關新聞

留言咨詢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to complete this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