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2025 年 11 月 5 日
面對變幻莫測的投資市場,不少投資者都曾有過「坐過山車」般的驚心動魄。昨日還在為股價上漲而興奮,今日就可能因市場回調而憂心忡忡。想在投資路上行得更穩健,真正實現財富增值?那麼「分散投資」就是你必須掌握的核心一課。這不僅僅是專業投資者口中的術語,更是每一位新手建立穩固投資組合的基石。透過合理的資產配置,你可以有效降低單一資產暴跌帶來的衝擊,讓你的投資組合在風浪中更具韌性。
分散投資(Diversification)是投資學中最基本,亦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的操作原則非常直觀,但背後的金融邏輯卻相當深厚,是構建一個成功投資組合的關鍵策略。
相信你一定聽過「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句至理名言。這正是分散投資最形象的比喻。試想像,如果你將所有資金全部投入一隻股票,一旦該公司經營出現問題,股價暴跌,你的資產將會遭受重創。相反,如果你將資金分配到不同行業的股票、債券、甚至不同國家市場的資產上,即使其中一項投資表現不佳,其他資產的良好表現也能夠彌補其損失,從而穩定你整個投資組合的價值。
分散投資的精髓在於,不同類型的資產在面對相同的經濟事件時,其價格反應往往不盡相同,甚至可能呈負相關。例如,在經濟衰退時期,股票市場普遍下跌,但被視為避險資產的政府債券或黃金價格則可能上漲。透過組合這些相關性低的資產,就能有效平滑整體回報的波動性。
理論聽起來很吸引,但實際操作應該如何入手?以下將為你拆解建立分散投資組合的五個關鍵步驟,即使是投資新手也能輕鬆跟隨。
在開始任何投資之前,首要任務是「認識自己」。問自己幾個問題:
誠實地回答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定位自己屬於哪一種類型的投資者:保守型、穩健型還是進取型。這將直接決定你接下來的資產配置策略。
不同的資產類別有著不同的風險與回報特性,就像球隊裡有前鋒、中場和後衛,各司其職。
| 資產類別 | 特性 | 在投資組合中的角色 |
|---|---|---|
| 股票 (Stocks) | 潛在回報高,但波動性也最大。 | 增長引擎,提供長期資本增值。 |
| 債券 (Bonds) | 回報較穩定,風險較低,提供固定利息收入。 | 穩定器,在股市下跌時提供緩衝。 |
| 現金及類現金資產 | 流動性極高,風險最低,但回報也最低。 | 避風港,提供流動性以備不時之需或捕捉投資機會。 |
| 其他類別 (Alternatives) | 如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商品(黃金)、私募股權等。 | 進一步分散風險,提供與傳統股債市場不同的回報來源。 |
這是最核心的一步。根據第一步的風險評估,你可以為不同資產類別設定一個目標比例。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配置範例:
記住,這只是一個起點。你還可以進一步細分,例如在80%的股票中,配置50%美國市場、20%歐洲市場、10%新興市場等,以實現地域上的分散。
確定了資產配置藍圖後,就需要選擇具體的投資工具來執行。對於新手而言,直接購買個股來實現分散投資的難度和成本都很高。因此,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和互惠基金是更理想的選擇。
投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非一次性的買賣。隨著市場變動,你投資組合中各資產的比例會自然偏離最初的目標。例如,股市大漲後,你的股票佔比可能從60%升至70%。
「再平衡 (Rebalancing)」就是指導你賣出部分表現較好、佔比過高的資產,並買入表現較差、佔比過低的資產,從而將組合恢復到原定的目標比例。這個操作能幫助你鎖定利潤,並以較低價格增持被低估的資產,是維持紀律和控制風險的重要一環。建議每年進行一次或當資產比例偏離超過5%時進行檢視和調整。
在實踐分散投資的路上,很多新手會陷入一些思維誤區。釐清這些誤解,能讓你更準確地執行策略。
這是最常見的誤解。持有很多支股票不等於真正的分散。如果你買了20支不同的科技股,當整個科技行業面臨挑戰時,你的投資組合依然會受到重創。真正的分散,是跨越資產類別(股票、債券)、行業板塊(金融、科技、醫療)和地理區域(美國、歐洲、亞洲)的分散。
分散投資確實會平滑你的回報曲線,這意味著在大牛市中,你的回報可能不如那些100%重倉單一熱門資產的投資者。然而,它的價值在於保護你在熊市時免受巨大損失。長期來看,一個穩健增長、波動較低的投資組合,其「風險調整後回報」往往更優,也更容易讓投資者堅持下去,最終獲得複利的力量。投資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短跑。
這是一個危險的想法。分散投資主要對抗的是「非系統性風險」,但無法消除「系統性風險 (Systematic Risk)」。系統性風險也稱為市場風險,是指影響整個市場的宏觀因素,例如全球經濟衰退、金融危機、戰爭等。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資產都可能同時下跌。分散投資的作用是減輕衝擊,但不能完全免疫。關於這個主題的更多資訊,可以參考 Investopedia對分散投資的解釋。
在過去,要建立一個分散的投資組合可能需要較高的資金門檻。但如今隨著ETF等金融工具的普及,投資門檻已大大降低。在香港,你只需數百或數千港元,就可以買入一單位追蹤全球市場或特定行業的ETF,輕鬆實現分散投資,非常適合小資族和投資新手。
過於頻繁地調整會增加交易成本,並可能讓你偏離長期目標。一般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投資組合審視和再平衡。另外,如果你的個人財務狀況或風險承受能力發生重大變化(例如結婚、生子、轉工),也應該重新評估你的資產配置是否依然合適。
加密貨幣是一個新興且極高波動性的資產類別。雖然它與傳統金融市場的相關性有時較低,但其價格波動巨大,風險極高。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不應將其視為核心的分散投資工具。如果你對此非常感興趣且風險承受能力極高,建議只將非常小比例(例如1-2%)的資金配置於此,並做好可能完全損失的心理準備。
月供投資(定期定額投資)本身是一種「時間分散」的策略,稱為「平均成本法」。它透過在不同時間點買入,來分散單次高位買入的風險。如果你的月供目標本身就是一隻分散度很高的ETF(例如追蹤MSCI世界指數的ETF),那麼你就同時做到了「時間」和「資產」兩個維度的分散,這對長期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
總括而言,分散投資並不是一個能讓你一夜暴富的魔法,而是一套科學、理性的風險管理哲學。它是保護你的財富免受未知風險衝擊的「安全帶」,也是助你在漫長的投資旅程中行得更遠、更穩的「壓艙石」。透過清晰的五步曲——認識自己、了解資產、制定配置、選擇工具、定期檢討——即使是投資新手,也能夠建立一個專屬於自己的黃金投資組合,更從容地面對市場的起伏,向著財務目標穩步前進。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