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2025 年 6 月 11 日
最近更新:2025 年 6 月 11 日
根據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於 2024 年底公布之《儲蓄安全感調查》,30 至 39 歲年齡組別的受訪者,每月平均儲蓄額高達 $12,600 港元,遠超全港整體平均水平( $9,800 港元)。同時,高達 87% 的 30 代人士表示擁有穩定的儲蓄習慣,此比率為所有年齡層中最高,顯示出本地中產階層日益重視理財與財務預備。
在通脹壓力持續、樓市高企、社會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年輕專業人士對儲蓄的重視程度亦與日俱增,反映出儲蓄行為已由被動轉為主動,成為生活規劃中的核心部分。
儘管30歲港人儲蓄能力有所提升,但財務焦慮感未見明顯緩解。調查同時發現,受訪者認為平均需要擁有 103 萬港元的流動資金,才可感到基本財務安全。若以每月儲蓄 $12,600 計算,即使在不考慮開支的理想狀態下,仍需逾 6 年時間方可累積至此數字。
這一現象突顯出即使部分市民在表面儲蓄數字上具備一定實力,惟面對高生活成本及潛在支出壓力,財務安全感依然難以建立。
在儲蓄工具方面,超過 80% 的受訪者選擇銀行活期或定期存款作為主要儲蓄手段,較前一年上升約 5 個百分點。該結果反映出香港市民整體理財風格依然傾向保守,特別是在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經濟波動及投資市場不穩定的情況下,保本意識佔據主導地位。
不過,專家普遍認為,單一依賴銀行存款並不足以有效對抗通脹,長遠而言將削弱實質資產購買力。因此,將資產適當配置於多元理財工具(如股票、債券、ETF等),或可更有效提升資產增值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亦指出,近三成港人已設有年度儲蓄目標,平均金額高達 $307,000 港元,按年增幅高達 68%,並創歷來新高。其中有六成人表示「有信心可於年內達成儲蓄目標」,顯示市民儲蓄心態正朝著系統化與計劃性方向發展。
在 30 歲這個關鍵年齡層,不少人已開始為置業、結婚、生育、創業或移民作出中長期財務部署。儲蓄不再僅為應急用途,而是配合人生目標所作的結構性安排。
雖然部分 30 歲港人每月儲蓄額達萬元水平,惟真正達致財務自由者依然為少數。原因在於香港高昂生活成本、房屋負擔沉重及退休準備不足等因素,仍然構成長遠理財的主要挑戰。
調查顯示,多數受訪者對資產配置、風險管理、長期投資策略認識不足。提升全民金融知識與理財技能,將有助加強對未來的財務掌控能力,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儲蓄形式。
安全感不單建基於金額數字,而是來自於對風險的準備、對未來的規劃與信心。當 30 歲的你面對樓價飆升、家庭責任與事業壓力之際,理財策略的靈活與可持續性將較單純存款更為重要。
香港 30 歲市民的儲蓄能力雖不容忽視,但財務自由之路仍需長期部署、科學配置及靈活應變。存款只是一項財務健康指標,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這筆儲備去實現人生目標與資產增值。
在高壓與不確定性並存的年代,建立清晰的財務規劃藍圖,將是邁向真正財務獨立與生活自主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