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2025 年 10 月 29 日
最近手頭緊,考慮申請綜援卻不知從何入手?擔心自己的資產或收入超出上限,又不清楚網上如申請綜援討論區或綜援lihkg的說法是真是假?面對經濟壓力,尋求政府援助是合法權利,但清晰了解規則是成功申請的第一步。本文將為你提供一站式完整指南,從政府最新的申請綜援資產限額要求,到詳細的申請步驟,再到拆解LIHKG等討論區的熱門話題,讓你一篇文徹底搞懂申請綜援的所有細節。
申請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簡稱綜援)的首要條件,是申請人必須通過資產及入息審查。這兩項是硬指標,不符合就無法進入下一步。讓我們詳細看看具體要求。
資產限額會根據申請人家庭的成員組合(如單身、健全成人/兒童、長者、殘疾人士)而有所不同。以下是社會福利署最新的資產限額表,讓你一目了然:
| 申請人類別 | 資產限額(港元) |
|---|---|
| 單身人士 | |
| 健全成人/兒童 | $35,500 |
| 長者 | $55,000 |
| 殘疾/經醫生證明為健康欠佳的成人/兒童 | $55,000 |
| 家庭 | |
| 全部成員均為健全成人/兒童 | 每位成員$23,500 |
| 有長者/殘疾/經醫生證明為健康欠佳成員的家庭 | 首名成員$55,000,其後每位成員$23,500 |
重要提示:家庭資產限額是將所有家庭成員的限額相加而得出。例如,一個由兩名健全成人組成的家庭,資產限額為 $23,500 x 2 = $47,000。
社會福利署(社署)會將申請人及家庭成員所擁有的各種資產計算在內,以評估是否超出限額。主要包括:
入息審查的原則是,申請人家庭的每月總收入,必須低於社署釐定的「認可需要總額」。這個總額是根據家庭成員的人數、年齡及健康狀況計算出來的,主要包括:
簡單來說,「每月總收入」 < 「認可需要總額」,才符合入息資格。
為了鼓勵就業和支援特定需要,社署在計算總收入時,會豁免某些款項,例如:
除了綜援,政府還設有其他支援計劃。如果您的家庭有在職成員但收入不高,或許可考慮申請在職家庭津貼,了解更多資訊:
清楚了解資格後,便可以開始準備申請。整個流程並不複雜,跟隨以下五個步驟即可完成:
文件齊全是加快審批的關鍵。請準備好以下文件的正副本:
申請人可以親身或透過電話、傳真、電郵或郵寄方式向所屬地區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提出申請。你亦可以經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收到申請後,社署職員會安排會面。
會面是整個申請過程的核心環節。職員會詳細核實你提交的資料,並了解你的家庭狀況和需要。請務必如實回答所有問題,並提供完整文件。如有任何困難,應坦誠告知職員。
在收齊所有所需文件後,社署的目標是在四星期內完成審批。審批期間,社署職員可能會進行家訪或向有關機構(如銀行、僱主)查詢資料。
一旦申請獲批,援助金會直接存入你指定的銀行戶口。但請注意,受助人有責任向社署申報任何家庭或經濟狀況的轉變,例如找到工作、收入改變、家庭成員增減等,否則可能構成欺詐。
在LIHKG及各大討論區,關於申請綜援的討論眾說紛紜,當中不乏誤解甚至謠言。以下我們將根據社署的官方指引,為你破解四大熱門迷思。
不一定。 這是最常見的誤解。社署對長者、殘疾或經醫生證明為健康欠佳的業主,設有特別安排:只要該家庭居於其擁有的自住物業,該物業的價值在申請時可獲豁免計算,無需計入資產總額。但此安排有特定條件,例如申請人須在該單位居住,且不能有其他住宅物業。
不可行,社署會嚴格審查。 申請人必須申報過去一段時間內的資產轉移記錄。如果社署發現申請人為了符合資格而刻意轉移資產,有權拒絕其申請。蓄意隱瞞或提供虛假資料以騙取綜援,更屬於刑事罪行,可被判處監禁。
這說法並不準確。綜援制度的理念是家庭成員應互相扶持。因此,社署會期望有能力的成年子女供養年長父母。所謂「不供養父母證明書」(俗稱衰仔紙),是在子女表明不會供養父母時,由父母簽署的文件,以讓社署評估申請。這並非「斷絕關係」,而是一種程序上的聲明,用以釐清家庭支援狀況。
不是。 為了鼓勵健全的受助人就業,社署推行「豁免計算入息」計劃。在此計劃下,受助人每月從工作賺取的首$1,200收入可獲全數豁免計算,其後$5,600的收入則有一半可獲豁免。換言之,只要計及豁免後,你的總收入仍低於「認可需要總額」,便仍然有機會符合資格。這項政策旨在幫助受助人透過工作逐步邁向自力更生。
綜援申請資格與您的香港居民身份息息相關。要符合申請資格,申請人必須已成為香港居民最少七年。了解更多關於香港永久居民福利的資訊,有助您規劃未來。
不會。領取綜援與申請公屋是兩個獨立的系統。事實上,合資格的綜援受助人可透過「租金津貼」應付租屋開支,並且在輪候公屋時,有機會獲得房屋署的體恤安置考慮,或可加快編配公屋。
可以。如果你不滿意社署的決定,可以向社會保障上訴委員會提出上訴。上訴必須在收到社署書面通知後四星期內以書面形式提出。上訴委員會是獨立的法定組織,會對個案作出最終裁決。
領取的金額並非一個固定數目,而是因人而異。計算方法是:「認可需要總額」減去「可評估的每月總收入」。認可需要總額會根據你的家庭狀況(成員人數、健康情況等)計算,包括基本生活所需的標準金額、各類補助金和特別津貼(如租金、學費等)。
總結來說,申請綜援最關鍵是清楚了解並符合官方的資產及入息限額。本文已為你整理了2025年的最新標準和申請全流程,並釐清了網上討論區的常見迷思。與其道聽塗說,不如先根據官方要求評估自身情況。綜援計劃是為面對經濟困難的市民提供安全網,確保他們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如果你仍然對自己的資格有疑問,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向社會福利署查詢。希望這份申請綜援的完整指南能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最清晰的幫助。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