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2025 年 5 月 26 日
最近更新:2025 年 5 月 26 日
美國商務部於 2025 年 5 月 13 日正式宣布全球封禁華為 AI 芯片,再度將華為芯片議題推向中美科技對抗的新高峰。美方明確指出,即使在非美國境內使用華為昇騰(Ascend)系列 AI 芯片,亦屬違反出口管制規定。這項舉措加劇了兩國科技脫鉤的趨勢,更讓 AI 芯片成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與國際經貿秩序的焦點。
根據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於 5 月 13 日發布的公告,任何在全球範圍內使用華為昇騰 AI 芯片的行為,將被視為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此舉標誌著美國對華為芯片的限制已從製造、供應鏈延伸至全球終端使用層面,形成實質上的「全面封殺」。
BIS 明言,華為旗下的 Ascend 910B、910C 及 910D 三款 AI 晶片皆屬受控對象,因其涉及美國技術或由美技術設備製造。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華為透過第三方如算能科技與台積電合作生產,也未能逃避美方的技術來源管轄,顯示美國正在擴大其對關鍵技術的「長臂管轄權」。
面對美方的新一輪制裁,中國商務部於 5 月 21 日嚴正回應,批評美國此舉屬「單邊霸凌」與「保護主義」,嚴重擾亂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穩定,並損害中國發展先進運算及 AI 產業的正當權益。中方並警告,執行或協助執行美國措施的個人或機構,將可能違反《反外國制裁法》,須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北京方面並強調,將採取堅決措施維護本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並敦促美方尊重國際經貿規則與各國科技自主發展的權利,突顯科技戰已不僅限於產業競爭,更關乎國家主權與法律準則之對抗。
英偉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於 5 月 21 日公開表示,美國針對 AI 芯片出口的嚴格管制政策,對英偉達造成重大衝擊,預估損失高達 150 億美元營收,並導致美國政府每年流失 30 億美元稅收。他直言,限制英偉達降規版 AI 晶片 H20 出口中國,不但未能遏止中國發展,反而可能刺激中國企業轉向本土華為 AI 芯片,加快自研技術成熟。
黃仁勳指出,美方政策欠缺遠見,長遠而言恐削弱英偉達於 CUDA 軟體生態的主導地位。若華為技術團隊成功優化 CANN 架構,並促進本土 AI 芯片與應用落地,將可能動搖美國在全球 AI 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
華為芯片被全球封禁,對科技企業產生重大影響。受限於出口管制,與華為相關的晶片設計與製造企業面臨法律與營運風險,供應鏈穩定性遭受嚴重挑戰。短期內,美國晶片巨頭如英偉達(NVIDIA)因銷售受限中國市場而面臨營收壓力,卻也刺激中國加快自主研發與替代方案推動,促使全球半導體產業加速分裂與本土化。此舉加劇國際科技供應鏈的不確定性,科技企業須積極調整布局,以應對快速變動的市場環境。
儘管華為 AI 芯片獲得國內市場支持,其整體技術實力仍處於追趕階段。《經濟學人》援引SemiAnalysis 報告指出,華為最新的 Ascend 910C 晶片依然依賴多項外國技術與組件,其自有 CANN 軟體平台相較於 NVIDIA 的 CUDA 落後數年且存在漏洞,難以撼動 NVIDIA 現有的開發者生態優勢。然而,隨著地緣政治與政策導向,中國資本與市場將持續向華為傾斜。若封禁態勢持續,將可能重演中國早年電信設備與自主操作系統發展的「替代性崛起」,推動中國 AI 芯片產業的自主化進程。
美方持續強化出口管制,雖可短期遏制中國AI進展,但也同時激發中方發展自主芯片與生態系統的決心。在此背景下,全球AI產業將面臨新一輪「脫鉤與重組」,投資者須密切關注技術演進、政策風險與供應鏈重塑三大動向。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