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最新消息和促銷信息

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危疾保險比較2025|6大重點揀啱計劃(多重賠償/儲蓄/純危疾)

2025 年 9 月 27 日

都市人生活壓力大,加上對健康日益關注,令危疾保險成為許多人財務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疾病,一份全面的危疾保險,能提供一筆過的現金賠償,助你應對醫療開支及生活費,專心接受治療。然而,市面上的產品五花八門,從危疾保險比較、保障範圍到多重賠償危疾保險的條款都各有不同。如何在眾多選擇中,揀選最適合自己的計劃?本文將為你深入剖析6大核心比較重點,助你明智決策。

初探究竟:什麼是危疾保險?

在深入比較之前,先讓我們建立一個清晰的概念。危疾保險(Critical Illness Insurance)的核心功能,是在受保人被確診患上保單內指定的任何一種嚴重疾病時,提供一筆過的現金賠償。這筆資金的最大優點是用途靈活,不受限制。

賠償金的四大主要功用

  • 應付醫療開支: 覆蓋不受傳統醫療保險保障的治療費用,如標靶藥、免疫治療等昂貴療程。
  • 填補收入損失: 養病期間無法工作,賠償金可作為家庭的「代出糧」,維持生活質素。
  • 支付家庭日常開支: 包括子女教育、房屋貸款、父母供養等必要支出。
  • 聘請專業護理: 如有需要,可聘請家務助理或專業看護,減輕家人負擔。

危疾保險的主要分類

市面上的危疾保險主要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區分,了解這些分類有助你鎖定符合個人需求的產品範圍。

分類維度 類型 特點
按賠償次數 單次賠償危疾 提供一次性賠償,保單在賠償後即告終止,保費相對較低。
多重賠償危疾 為不同疾病組別或癌症復發/持續提供多次賠償,保障更全面。
按儲蓄成份 純危疾保險 不含儲蓄成份,專注保障,保費較相宜,通常是定期保障。
儲蓄型危疾保險 結合危疾保障與儲蓄功能,設有現金價值,保費較高。
按保障期限 定期危疾 保障特定年期(如10年、20年或至65歲),保費固定但會隨續保年齡增加。
終身危疾 提供終身保障,通常帶有儲蓄成份,保費在供款期內固定。

危疾保險比較:6大核心重點全拆解

掌握了基本概念後,就進入最關鍵的比較環節。以下六個重點,是你在比較不同危疾保險邊間好時必須仔細審視的細節。

1. 保障範圍:疾病種類與定義

保障的疾病數量固然是考慮因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疾病的定義是否清晰合理。特別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 三大核心疾病: 癌症、心臟病、中風是最高發的危疾。確保計劃對這三種疾病有周全的保障。
  • 早期危疾保障: 留意是否涵蓋「原位癌」或「通波仔」(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等早期或次級嚴重程度的疾病。這些保障能讓你在病情惡化前獲得賠償,及早治療。
  • 疾病定義: 魔鬼在細節。例如,某些保單對「心臟病發」的定義可能要求達到特定的心肌酵素水平,不同公司的標準可能存在差異。投保前務必細閱條款。

2. 多重賠償的條款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癌症等危疾的存活率大大提高,但復發、轉移或患上另一種全新危疾的風險亦隨之而來。這正是多重賠償危疾保險的價值所在。在比較此類產品時,應注意:

  • 癌症賠償等候期: 指首次確診癌症後,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例如1年或3年),若癌症持續、復發或擴散,才能獲得下一次賠償。一般而言,等候期越短越好。
  • 疾病組別劃分: 不同計劃會將受保疾病劃分到不同組別。若首次索償的疾病與第二次的屬於不同組別,其等候期通常較短(例如1年)。應留意其分組是否合理。
  • 賠償總額: 了解計劃的總賠償額上限,例如是基本保額的300%或500%。

推薦閱讀

想深入了解危疾保險與一般醫療保險的分別?可以參考我們的詳細分析:危疾保險比較| 3分鐘了解種類、與醫療保險區別及熱門計劃

3. 保費與性價比

保費是大部分人最關心的因素,但切忌只追求最低價。一個全面的危疾保險比較,應是保障與保費之間的平衡。

以一位30歲非吸煙男性,投保100萬港元保額為例,不同類型產品的保費可以有很大差異:

產品類型 預計每月保費 (僅供參考) 特點
純危疾保險 (定期) HK$ 200 – 400 槓桿率高,適合預算有限的年輕人或想加大保障的人士。
儲蓄型危疾保險 (終身) HK$ 1,500 – 2,500 保費較高,但具備現金價值,可作為長遠儲蓄的一部分。

性價比評估: 不能單看保費,應將保障範圍、多重賠償條款、公司信譽等一併納入考量。一份保費稍高但保障更全面的計劃,長遠來看可能更具價值。

4. 等候期與不保事項

這是最容易被忽略但卻至關重要的部分。

  • 等候期 (Waiting Period): 指保單生效初期的一段時間(通常為90日),在此期間內出現的疾病症狀或確診,保險公司有權不作賠償。這是為了防止投保人帶病投保。
  • 不保事項 (Exclusions): 每份保單都會列明不受保障的情況,常見的包括:投保前已存在的疾病、由愛滋病(AIDS)引致的併發症、自殺、參與非法活動等。

5. 額外保障與附加功能

為了增加市場競爭力,許多危疾計劃會提供額外增值服務或附加保障,例如:

  • 人壽保障: 若受保人不幸身故,將提供身故賠償。
  • 保費豁免: 確診指定危疾後,豁免未來保費,但保障繼續生效。
  • 兒童特定保障: 為自閉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等兒童常見疾病提供保障。
  • 家庭成員保障: 部分計劃會為受保人的子女提供指定疾病的額外保障。

6. 保險公司的信譽與理賠服務

購買保險,就是購買一個承諾。因此,保險公司的財政狀況、品牌信譽及理賠效率都非常重要。可以參考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等官方機構的資訊,了解公司的背景和過往的理賠數據,選擇一間值得信賴的公司。

揀選攻略:如何選擇最適合的危疾保險?

了解所有比較重點後,你可以按照以下四個步驟,系統化地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第一步:評估個人需要

反問自己幾個問題:

  • 健康狀況與家族病史: 是否有特定家族遺傳病史?如有,應選擇對相關疾病保障較佳的計劃。
  • 年齡與家庭責任: 年輕單身人士可能偏好高槓桿的定期危疾;而家庭支柱則可能需要包含儲蓄成份及多重賠償的終身計劃。
  • 所需保額: 業界普遍建議保額應為年薪的3至5倍,或足以應付2至3年的家庭總開支(包括醫療費用)。

第二步:設定預算

根據你的收入和開支,設定一個可持續負擔的保費預算。一般建議,總保費支出不應超過月收入的10%。

第三步:比較市場產品

利用網上保險比較平台,或諮詢獨立理財顧問,索取不同公司的產品資料和報價,進行橫向比較。

第四步:細閱保單條款

在簽署任何文件前,花時間仔細閱讀保單的所有條款細則,特別是疾病定義、不保事項和理賠程序。如有任何疑問,必須向保險顧問或公司查詢清楚。

推薦閱讀

購買保險產品同時可享稅務優惠,想了解如何善用扣稅三寶?請即閱讀:強積金扣稅點填?2025年TVC慳稅指南,避開7大報稅陷阱

危疾保險常見問題 (FAQ)

Q1:危疾保險與醫療保險有什麼分別?

兩者功能互補,並非互相取代。簡單來說,醫療保險是「實報實銷」制,主要用於賠償住院及手術等醫療開支;而危疾保險則是「一筆過」賠償,資金可用於醫療以外的任何地方,如生活費、收入補償等。最理想的保障是兩者兼備。

Q2:已有公司醫保,還需要買危疾保險嗎?

絕對需要。公司醫保的保障額通常有限,且保障會在你離職後失效。危疾保險提供的則是個人、長遠且靈活的財務保障,能應對公司醫保無法覆蓋的收入損失和長期護理開支。

Q3:保額應該買多少才足夠?

一個常用的計算方法是:(每月家庭總開支 + 每月額外醫療護理費用) x 24至36個月。例如,家庭每月開支為$30,000,預計護理費為$10,000,希望有3年康復期,則所需保額約為($30,000 + $10,000)x 36 = $1,440,000。當然,這需根據個人情況調整。

Q4:年輕人需要買危疾保險嗎?什麼時候是最佳投保時機?

最佳的投保時機永遠是「現在」。因為越年輕,身體越健康,保費就越便宜,也越容易通過核保。隨著疾病年輕化趨勢,年輕人絕不應忽視危疾風險。及早投保,可以用較低成本鎖定一份長遠保障。

Q5:「多重賠償」真的有必要嗎?

視乎個人預算和風險承受能力。考慮到癌症的高復發率和現代人壽命延長,患上多於一種危疾的機會增加,多重賠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如果預算許可,選擇一份具備多重賠償功能的計劃,能為未來提供更安心的保障。

總結

總括而言,揀選危疾保險是一項需要審慎考慮的決定。在進行危疾保險比較時,不應只被保費高低所影響,更應全面評估保障範圍的深度與廣度、多重賠償的條款細節,以及保險公司的長遠信譽。世上沒有一份「最好」的危疾保險,只有「最適合」你的方案。希望本文提供的6大比較重點及選擇攻略,能助你撥開迷霧,為自己和摯愛家人的未來,建立一道堅實的健康財務防線。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標籤: ,
分類:BLOG, 最新消息, 最新資訊, 理財攻略, 當前熱點
相關新聞

留言咨詢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to complete this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