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最新消息和促銷信息

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掩護性買權教學: Covered Call是什麼?一文看懂如何用股票收租增加被動收入

2025 年 9 月 22 日

想為你長期持有的股票組合增加額外收入嗎?即使在市場盤整或緩慢上漲時,也能穩定地「收租」?掩護性買權(Covered Call)正是一種廣受基金經理人與資深投資者青睞的選擇權基本概念教學策略,它能讓你在持有現貨的基礎上,賺取額外的權利金收益。本文將為你全面解析這個「股票收租策略」,從基本概念、操作範例到風險管理,助你掌握這項實用的投資技巧。

什麼是掩護性買權 (Covered Call)?

掩護性買權(英文:Covered Call),並非一種獨立的選擇權玩法,而是一種結合「持有現貨」與「賣出選擇權」的複合策略。簡單來說,操作者在已經擁有某項資產(如股票、ETF)的前提下,賣出對應數量的「買權(Call Option)」,藉此立即收取一筆稱為「權利金(Premium)」的收入。

核心公式

掩護性買權 = 持有股票現貨 + 賣出買權 (Sell Call)

生動比喻:用股票來收租

你可以將這個策略想像成「包租公」模式:

  • 你持有的股票:就像你名下的一間物業。
  • 賣出買權:相當於你跟一位潛在買家簽訂一份合約,給予對方一個「在未來特定時間點,以特定價格買下你這間物業」的權利。
  • 收取的權利金:就是這位潛在買家預先支付給你的「誠意金」或「期權費」,不論他最終是否買下你的物業,這筆錢你都賺定了。

策略使用時機

此策略的核心在於「犧牲潛在的巨大漲幅,換取穩定的現金流」。因此,最適合在以下時機使用:

  • 市場盤整:當你預期股價在短期內不會大漲,只會在一個區間內波動。
  • 緩慢牛市:你看好股票長期向上,但預期短期內只會緩慢上漲。
  • 增加收益:你打算長期持有某支股票,並希望在持股期間創造額外的被動收入。

若股價大漲,你的總獲利會被鎖定,因而少賺;若股價大跌,權利金能稍微彌補損失,但無法完全抵銷現貨的虧損。

掩護性買權如何運作?圖解與實例教學

要執行掩護性買權策略,你需要先持有股票,然後賣出該股票的買權,設定好「履約價」和「到期日」,並收取權利金。讓我們透過一個具體例子來理解。

⚙️操作範例

假設投資者陳先生以每股 $25 的價格,買入了100股 C 公司的股票。他認為 C 公司股價短期內走勢平穩,於是決定執行掩護性買權策略。

  • 持有現貨:100股 C 公司股票,成本價 $25/股。
  • 賣出買權:他賣出1張(對應100股)履約價為 $27,一個月後到期的買權合約。
  • 收取權利金:他立即收到權利金 $1/股,總計 $100。

一個月後合約到期時,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情境(到期時股價) 買方行動 陳先生的損益分析
股價大於 $27 (例如 $30) 買方會行使權利,以$27的價格買入股票。 陳先生必須以$27賣出股票。總獲利 = ($27 – $25) 價差 + $1 權利金 = $3/股。雖然賺錢,但錯過了$27以上的漲幅。
股價介於 $25 ~ $27 (例如 $26) 買方不會行使權利,因市場價更便宜。 合約失效。總獲利 = ($26 – $25) 價差 + $1 權利金 = $2/股。賺了價差,也賺了權利金。
股價低於 $25 (例如 $23) 買方不會行使權利。 合約失效。總虧損 = ($23 – $25) 虧損 + $1 權利金 = -$1/股。權利金收入部分彌補了股價下跌的損失。

📊損益對比:掩護性買權 vs. 單純持股

為了更清晰地展示差異,下表比較了執行掩護性買權與單純買入並持有(Buy and Hold)策略在不同市況下的表現。

股價狀況 掩護性買權 (Covered Call) 單純買入持有 (Buy and Hold) 表現比較
大漲 獲利,但有上限 (++) 獲利巨大 (++++) 落後
小漲 穩定獲利 (++) 穩定獲利 (++) 勝出 (因有權利金)
盤整 小幅獲利 (+) 持平 (0) 勝出
小跌 小幅虧損 (-) 中度虧損 (–) 勝出 (虧損較少)
大跌 大幅虧損 (—) 巨額虧損 (—-) 表現相近 (虧損略少)

延伸閱讀

想了解更多關於ETF的投資方式,為執行掩護性買權策略打好基礎嗎?不妨閱讀這篇詳細的【投資入門】ETF是什麼?新手必學的ETF投資攻略,了解如何選擇適合的投資標的。

如何選擇最佳的履約價與到期日?

選擇合適的履約價(Strike Price)與到期日(Expiration Date)是此策略成功的關鍵,這直接影響你的權利金收入與風險。

🎯履約價的選擇

  • 價外 (Out-of-the-Money): 履約價高於當前股價。這是最常見的選擇,在賺取權利金的同時,也為股票預留了一些上漲空間。價外程度越高,權利金越少,但股票被買走的機率也越低。
  • 價平 (At-the-Money): 履約價約等於當前股價。能收到最多的時間價值權利金,但股票被買走的機率也最高。適合在你看淡後市,認為股價不會上漲時使用。
  • 價內 (In-the-Money): 履約價低於當前股價。權利金包含較高的內在價值,保護性最強,但獲利潛力也最低。

🗓️到期日的選擇

  • 短期合約 (30-45天): 這是多數交易者的「黃金區間」。時間價值(Theta)衰減最快,代表你的權利金賺取效率最高。缺點是需要更頻繁地管理倉位。
  • 長期合約 (> 90天): 提供更多權利金總額,管理頻率較低。但資金被佔用的時間更長, annualized return 可能較低,且對股價變化的反應較慢。

掩護性買權策略的優點與風險分析

👍 優點 (Pros)

  • 創造穩定現金流:無論股價漲跌,都能穩定賺取權利金,增加投資組合的被動收入。
  • 降低持股成本:收到的權利金可以視為降低了你買入股票的有效成本。
  • 提高盤整市回報:在股價波動不大的市場中,此策略的回報率通常優於單純持股。
  • 高勝率:從機率上看,只要股價不大漲,策略就能獲利,因此勝率較高。

👎 缺點與風險 (Cons & Risks)

  • 限制獲利潛力:這是最大的代價。若股價一飛沖天,你將錯過履約價以上的所有漲幅。
  • 無法防範大跌:權利金提供的緩衝有限,當股價大幅下跌時,你仍需承擔幾乎全部的現貨虧損。
  • 需要持續管理:選擇權會到期,你需要定期賣出新的買權合約(稱為「滾動倉位」)。
  • 長期回報可能落後:若在一個長期大牛市中頻繁使用此策略,總回報可能不及單純持股。

權威資料參考

若想深入了解 Covered Call 的金融學術定義與更複雜的應用,可以參考權威金融網站 Investopedia 對於 Covered Call 的詳細解釋

掩護性買權 vs. 賣出賣權 (Short Put) 有何不同?

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掩護性買權的損益圖與「賣出賣權 (Short Put)」幾乎完全相同。兩者都是在市場不大跌的情況下獲利。那為什麼不直接 Short Put,還要大費周章地組合出一個 Covered Call 呢?

關鍵在於策略的出發點和目的

比較項目 掩護性買權 (Covered Call) 賣出賣權 (Short Put)
前提 已經長期持有或打算長期持有股票。 手上沒有股票,但有足夠現金準備接貨。
主要目的 為現有持股增加額外收入 賺取權利金,或以更低的價格買入心儀股票。
心理狀態 即使股票被買走也不介意,因為已經獲利了結。 若股價下跌,樂意以履約價買入股票。

總結來說,Covered Call 是基於「已持有」的資產進行優化;而 Short Put 則是基於「想買入」的意願或單純賺取權利金。雖然損益曲線相似,但背後的投資邏輯截然不同。

哪些資產適合執行掩護性買權?

由於此策略最怕股價短期內暴漲,因此選擇標的至關重要。理想的標的應具備以下特質:

  • 股價長期穩定或緩慢向上:避免選擇長期處於下跌趨勢的股票。
  • 波動性中等偏低:不容易出現連續跳空大漲的情況。
  • 流動性充足:確保股票本身和其選擇權合約都有足夠的買賣盤。

符合這些條件的資產類型包括:

  • 大型指數型ETF:如香港的盈富基金 (2800.HK),或美股的 SPY、QQQ。這是最理想的標的,因為單一指數難以在短期內極端暴漲。
  • 大型藍籌股/價值股:業務成熟、股價穩健的公司,例如公用股、銀行股等。
  • 高股息股票:這類股票的投資者通常追求穩定現金流,與 Covered Call 策略的目標一致。

FAQ – 關於掩護性買權的常見問題

如果我的股票在到期前大漲,超過了履約價,我該怎麼辦?

這時你有幾個選擇:1) 什麼都不做,讓股票以履約價被買走,你實現了預定的利潤。2) 平倉買權,即買回你之前賣出的買權合約(此時可能虧損),以保住你的股票。3) 滾動倉位 (Rolling),平掉當前的買權合約,同時賣出一個更遠期、更高履約價的新合約,延續策略並可能鎖定更多利潤。

掩護性買權策略需要多少資金?

這是個相對耗費資金的策略,因為你必須先擁有足夠的股票現貨。例如,在香港一手騰訊是100股,在美國一手股票通常也是100股。你需要準備好購買至少100股股票的資金,才能賣出1張對應的買權合約。

股價下跌時,掩護性買權真的能「保護」我嗎?

「掩護」一詞可能帶來誤解。它並非真正的保險或保護。權利金收入只能提供「緩衝」,而非「保護」。如果股價從$100跌到$80,而你收了$2權利金,你的淨虧損依然是$18。它能減少虧損,但無法扭轉虧損的局面。

Covered Call 算是保守型還是進取型策略?

普遍被歸類為保守型增益策略。它的目的不是追求本壘打式的巨額回報,而是在長期持有的基礎上,透過犧牲部分上漲潛力來換取穩定的一壘安打式收入。它降低了投資組合的波動性,適合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

我應該在什麼市場環境下使用掩護性買權?

最理想的環境是中性、盤整或緩慢看漲的市場。此外,在引伸波幅 (Implied Volatility, IV) 較高時賣出買權,可以收取更豐厚的權利金,對策略執行者更有利。

總結

掩護性買權(Covered Call)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投資工具,它能將你沉睡的持股轉化為活躍的「現金牛」,持續產生被動收入。它並非穩賺不賠的聖杯,其核心是一種權衡取捨:你願意放棄多大的潛在利潤,來換取多高的確定性收入?

對於打算長期持有優質資產,並希望優化投資組合現金流的投資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和納入武器庫的策略。然而,執行前請務必徹底理解其風險,特別是上漲潛力受限和下跌保護有限這兩大特性,並從波動性較低的標的開始嘗試。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標籤: ,
分類:BLOG, 投資攻略, 最新消息, 最新資訊, 當前熱點
相關新聞

留言咨詢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to complete this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