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2025 年 11 月 23 日
想投資海外市場,例如買入Amazon、Google等美股,但又對直接開設海外證券戶口感到卻步?複委託(英文:Sub-brokerage)可能是您的入門選擇。它的全名是「受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業務」,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您在本地(如香港、台灣)的證券商,委託他們去海外幫您下單買賣股票或ETF。
想像一下,您想在美國的超市買一件商品,但人卻在香港。這時,您可以找一位香港的代購,讓他幫您下單,再由代購的美國合作夥伴去超市購買,最後商品就屬於您了。複委託的原理與此相似:
這個過程中因為多了一層或多層的中介(上手券商),所以相關的費用,特別是手續費,通常會比直接在海外券商開戶交易來得高。
這個「多層委託」的結構,正是「複委託」名稱的由來。它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座連接本地與全球市場的橋樑,儘管這座橋的「過路費」可能稍高一些。
投資海外市場,最常見的兩個途徑就是「複委託」和「直接開立海外券商戶口」。這兩者就像是旅行時選擇跟團還是自由行,各有優劣,適合不同需求的投資者。讓我們來一場全面的對決分析。
| 優點 👍 | 缺點 👎 |
|---|---|
| ✅ 熟悉與安心感 交易介面和溝通語言都是熟悉的本地模式,資金也由本地監管機構規範的券商處理,若不幸發生意外,家人處理遺產的流程相對單純。 |
❌ 費用相對較高 由於多了中介券商,買賣手續費及「最低消費(低消)」門檻通常高於海外券商,對小額或頻繁交易者非常不划算。 |
| ✅ 資金進出方便 省卻了國際電匯的繁瑣步驟和費用。資金直接在本地銀行戶口與證券戶口之間轉移,流程簡單快捷。 |
❌ 投資工具受限 通常無法進行融資(槓桿)、融券(做空)等信用交易,產品選擇也可能不如海外券商多元。 |
| ✅ 客戶服務在地化 遇到問題時,可以直接聯繫本地券商的客服,沒有時差和語言障礙,溝通效率高。 |
❌ 交易功能較基本 提供的下單類型(如條件單、追蹤止損單)可能較少,無法滿足進階交易者的複雜策略需求。 |
| 優點 👍 | 缺點 👎 |
|---|---|
| ✅ 交易成本極低 許多海外券商(如IB盈透證券)提供零手續費或極低手續費的股票/ETF交易,且沒有最低消費門檻。 |
❌ 資金進出較繁瑣 需要透過海外電匯方式存入資金,過程較複雜且會產生銀行電匯費(約HK$150-HK$500不等)。 |
| ✅ 投資工具與功能齊全 提供包括融資融券、期權、期貨、CFD等多種金融商品,以及豐富的下單類型,適合專業及短線交易者。 |
❌ 心理與安全門檻 將大筆資金匯至海外,對部分投資者可能存在心理上的不安感。遺產處理流程也相對複雜。 |
| ✅ 全球市場覆蓋廣 一個戶口通常可以交易全球多個主要市場的股票,產品選擇極為豐富。 |
❌ 客戶服務有時差 雖然大多提供中文客服,但仍可能因時差問題導致溝通不夠即時。 |
想更深入了解兩者的分別,以及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平台?可以參考這篇詳細的比較文章:【美股戶口開戶終極指南2025】圖解教學:海外券商開戶、W-8BEN填寫、匯款一篇搞懂
選擇複委託,最關鍵的考量點就是「成本」。除了帳面上的手續費率,更要警惕那些可能侵蝕您利潤的「隱藏魔鬼」——最低手續費。
最低手續費,又稱為「低消」,是複委託交易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陷阱。假設券商的收費標準是:手續費0.25%,最低收費20美元。如果您下單買入價值1,000美元的股票,按比率計算的手續費是 1,000 * 0.25% = 2.5美元。但因為有「低消」20美元的規定,券商最終會向您收取20美元的手續費,交易成本瞬間飆升!
一次失敗的交易經驗: 曾有投資新手在不了解低消規則的情況下,試水溫買了120美元的股票,結果被收取了高達100美元的最低手續費,交易尚未開始,就已虧損超過80%。因此,在下單前,務必向您的營業員問清楚手續費率和最低消費門檻!
以下模擬一家典型券商的複委託費用結構(以美股為例),實際費用請以您的券商公告為準:
市場競爭激烈,各家券商會不定期推出優惠活動,以下數據為一般牌價整理,建議開戶前務必向券商確認最新優惠。
| 券商類型 | 網路下單手續費率(牌價) | 最低消費(低消) | 備註 |
|---|---|---|---|
| 大型傳統券商 | ~0.25% | ~15 – 35美元 | 資金量大的客戶有機會與營業員洽談更優惠的費率。 |
| 積極推廣的券商 | ~0.1% – 0.2% | 0 – 3美元(通常有活動期限) | 常有優惠活動,是小資族的首選,但需留意活動結束時間。 |
針對長期投資者,許多券商推出定期定額計劃,手續費結構更具吸引力。
| 券商類型 | 買入手續費 | 賣出手續費 |
|---|---|---|
| 優惠活動券商 | 每筆0.1美元或按成交金額0.1%(上限1美元) | 同一般複委託交易(通常較高且有低消) |
*注意:定期定額的優惠通常僅限於「買入」操作,「賣出」時仍會採用一般複委託的費率,這點需要特別留意。
了解了基本概念和費用後,實際操作複委託其實相當簡單。如果您已經有本地的證券戶口,開通複委託服務通常只是幾個步驟的事情。
開通服務後,交易流程與買賣本地股票大同小異:
在複委託交易中,您可以選擇用本地貨幣(如港幣、台幣)或目標市場貨幣(如美元)進行交割,兩者各有考量:
建議選擇外幣交割,可以自行掌握換匯時機,減少長期下來的匯兌成本。
若追求極致的便利性,本地貨幣交割能讓您省去所有換匯煩惱。
不確定該選擇複委託還是直接開設海外券商戶口?這篇文章為您提供了清晰的決策指南:複委託 vs 海外券商點揀好?從風險、稅務、成本全面分析
總結來說,複委託是否適合您,完全取決於您的投資風格、資金規模和交易頻率。
如果您符合以下特質,複委託是一個非常適合的起點:
相對地,如果您是以下類型的投資者,則直接開立海外券商戶口可能是更經濟的選擇:
稅務問題因所在地而異。以香港為例,由於香港不設資本增值稅和股息稅,因此透過複委託買賣海外股票所賺取的資本利得或收到的股息,無需向香港稅務局申報。但請注意,您仍需承擔來源國的稅務,例如美國會對非居民的股息預扣30%的稅款。
除了市場本身的價格波動風險外,複委託的主要風險來自於費用結構。最大的風險在於不了解「最低手續費」而進行小額交易,導致交易成本不成比例地增高。此外,匯率風險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若以本地貨幣交割,買賣時的匯率波動會直接影響您的最終損益。
可以的。目前越來越多券商提供複委託定期定額服務,特別是針對熱門的美股ETF(如VTI、VOO、QQQ)和大型績優股。這項服務的買入手續費通常有極具吸引力的優惠(例如無低消或費用上限),非常適合希望以小額、紀律性方式長期投資市場的小資族。但務必留意賣出時的費用可能恢復為一般複委託的高費率。
您的資產是相對安全的。根據法規,客戶的資產與證券商的資產是分開存放的。即使本地券商不幸倒閉,您的海外股票仍然登記在您名下,存放在上游券商或保管機構中。屆時,清算人會協助您將資產轉移至其他券商,雖然過程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資產所有權不會受到影響。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