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2024 年 8 月 28 日
最近更新:2024 年 11 月 11 日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據,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從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的2.9%上升至2024年1月至3月的3%。就業不足率也從1%增至1.1%。
與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相比,2024年1月至3月期間,幾乎所有主要經濟行業的失業率(未經季節性調整)均有所上升,當中地基及上蓋工程業、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以及專業及商用服務業(不包括清潔及類似活動)的升幅較為明顯。就業不足率的上升主要集中在零售業。
一項調查顯示,約70%的受訪中小企表示生意額比疫情前下跌,並認為港人北上消費習慣對本地企業影響甚大。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與騰龍青年商會於上月訪問了超過560間中小企,涵蓋零售、飲食、旅遊、教育培訓及服務等15個行業。結果顯示,有20%的企業生意較疫情前下跌10%至30%,另有10%的企業跌幅達30%至50%。調查指出,超過60%的僱主願意通過升級轉型來應對疫後經濟轉型、港人北上消費及貿易爭端等挑戰;過半數僱主表示會提高產品或服務價格,另有35%的僱主表示會趁機擴展業務。
飲食業界人士指港人的消費模式已經改變,業界只能設法自救,包括轉型或推出新菜式和服務。他還表示,飲食業僱員在總勞動人口中佔有相當比例,並希望政府加強宣傳香港作為「美食之都」。零售及旅遊業亦指出因市民在疫後「報復性外遊」影響本港零售市道,加上年內並無獲得來自政府與新冠疫情相關之補貼或資助,導致有巨額虧損。
香港現今的人才及勞動力市場政策需要調整方向,應該從由政府單方面主導轉變為政府與企業共同主導,並根據市場供求來制定政策,而非僅依賴量化數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樣的做法往往使人才及勞動力政策流於形式,無法真正解決市場緊張的問題。香港可以借鑒新加坡的「互補性評選框架」,建立雙向評核體系,促使高素質、高專業人才與符合條件的企業匹配,並保持勞動力多樣性,推動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香港的人才及勞動力問題不僅在於「人」的短缺,還涉及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例如,傳統CBD的商業用地緊張和高昂經營成本,使得中小企業難以平衡雇傭成本與經濟效益,勞資雙方因此陷入惡性循環。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對中小企業而言具有降低經營成本的潛力,使他們能將更多資金投入人才招聘,促進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