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2025 年 10 月 18 日
你是否對NVIDIA(輝達)驚人的漲幅感到扼腕,擔心錯過了AI的黃金投資期?其實,AI革命的巨輪才剛剛啟動。在這場變革中,除了鎂光燈下的NVIDIA,整個龐大的 AI概念股 產業鏈中還潛藏著無數的投資機會。本文將為你提供一份完整的AI投資作戰藍圖,從深入剖析 值得留意的AI產業鏈股票,到手把手教你 如何投資NVIDIA,並列出最值得關注的核心潛力股,讓你一篇搞懂如何佈局未來十年的科技大趨勢。
在深入探討投資策略前,我們必須先理解AI概念股的核心價值。它們不僅僅是科技股,更是驅動未來經濟的引擎。理解其定義與當前的時代背景,是做出明智投資決策的第一步。
AI概念股,指的是業務與人工智能技術直接或間接相關的上市公司股票。這些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構成了AI生態系統的基石。我們可以將其粗略分為三大類:
自從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問世以來,世界見證了AI創造內容的驚人能力,這不僅是一次技術的躍進,更被譽為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波浪潮的威力在於,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重塑了各行各業的運作模式。從自動編寫程式碼到生成專業級的設計圖,AI正在從輔助工具變為核心生產力,這也意味著對算力的需求將會呈指數級增長,為整個AI產業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要理解AI投資,就不能不提NVIDIA。如果說AI是一座正在高速建設的未來都市,NVIDIA提供的GPU晶片就是這座城市唯一的電力來源。由於AI模型訓練需要進行海量的並行計算,而GPU的架構恰好完美契合這一需求。NVIDIA憑藉其CUDA運算平台建立了強大的護城河,使其在AI晶片市場佔據了超過80%的絕對壟斷地位。因此,NVIDIA的股價表現不僅是其自身成功的體現,更被視為整個AI產業景氣度的「晴雨表」。想獲取更多關於NVIDIA的官方財務資訊,可以參考其 NVIDIA Investor Relations 網站。
延伸閱讀:想了解更多關於指數型基金的投資策略嗎?這篇 【ETF是股票還是基金】港股美股ETF投資入門比較攻略 將為您提供全面的解析。
投資AI,視野絕不能僅限於NVIDIA。一個健康的產業生態,需要上、中、下游的緊密協作。了解這張產業地圖,有助於你發掘更多潛在的投資機會,並分散風險。以下我們將產業鏈拆解為三大塊,並列出各環節的關鍵企業。
對於香港投資者而言,直接購買像NVIDIA這樣的美國上市公司股票,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每種方法各有優劣,適合不同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
「複委託」(Sub-custodian)是最為直接便利的方式。投資者只需在本地熟悉的銀行或證券行(如富途、耀才、中銀香港等)開立證券戶口,便能直接用港元或兌換美元下單購買美股。
對於追求低成本的進階投資者,直接開設海外券商(如Firstrade, Interactive Brokers, Charles Schwab)帳戶是更佳選擇。這些券商通常提供極低甚至零手續費的交易優惠。
深入了解:對開設海外券商帳戶感興趣?可以閱讀我們的詳細指南 Firstrade靠譜嗎?2025開戶推薦|安全性、優缺點及開戶教學,一步步教你完成開戶。
如果你不擅長挑選個股,或希望用更穩健的方式參與AI趨勢,投資ETF(交易所買賣基金)是一個絕佳的選擇。AI主題ETF會持有一籃子與AI相關的公司股票,NVIDIA通常是其中最大的持股之一。
這是許多投資者心中的疑問。雖然NVIDIA等龍頭股在過去一段時間漲幅驚人,但從宏觀角度看,AI革命仍處於早期階段。目前大部分應用仍集中在雲端數據中心,未來將逐步擴展至邊緣運算、個人電腦、汽車、物聯網等。只要AI技術持續演進,對算力的需求就不會停止。因此,與其擔心「是否太晚」,不如專注於「如何上車」。可以考慮採用分批買入或定期定額的方式,來平攤短期股價波動的風險。
除了產業巨頭,投資者也可以關注一些在特定領域具有獨特優勢的「隱形冠軍」。例如:
任何高回報潛力的投資都伴隨著相應的風險。投資AI概念股需注意以下幾點:
投資AI股票的門檻比想像中靈活。以NVIDIA為例,即使股價較高,也可以透過支持「零股交易」的海外券商,用幾十或幾百美元開始投資。若選擇ETF,入場門檻更低。關鍵不在於初始投入金額的大小,而在於建立持續投資的紀律,並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制定合理的投資計劃。
AI的發展是當前最明確、最長期的科技趨勢之一。本文從AI概念股的定義出發,全面解析了從上游晶片到下游應用的完整產業鏈,並為香港投資者提供了投資核心企業NVIDIA的三種實用方法。無論是直接投資龍頭股,還是透過ETF分散佈局,關鍵在於理解自己投資的標的及其在產業中的位置。現在開始研究並找到適合你的投資策略,都為時不晚。在投入資金前,請務必充分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並持續關注AI產業的最新動態,才能在這波潛力巨大的浪潮中穩健前行。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