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最新消息和促銷信息

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2025香港裝修攻略:12招慳錢秘訣,教你小錢辦大事!

2025 年 7 月 16 日

最近更新:2025 年 9 月 4 日

相信不少朋友,無論是剛買了新樓準備裝修,還是想為住了好幾年的舊屋翻新一下,心裡都有一本難唸的「裝修經」。特別是在香港這個寸金尺土的地方,裝修費用動輒數十萬甚至上百萬!是不是每次想到裝修,腦海裡就浮現出一個大大的「貴」字?

別擔心!今日 Invest Brother 跟大家分享一些壓箱底的秘訣。這不是那些高深莫測的理論,而是實實在在、接地氣的「慳錢」妙招。我們要教的,不是如何偷工減料,而是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真正做到「小錢辦大事」!

除了裝修,買樓流程同樣重要,想一步步掌握按揭評估到完成交易的詳情?不妨看看:買樓流程九大步:從按揭評估到完成交易,新手上車無難度

裝修前: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你可能會想,裝修怎麼還跟打仗一樣?沒錯!一場成功的裝修,就像一場精密的戰役,事前規劃的周詳程度,直接決定了你能省下多少錢。

1. 預算為王:先定框架,再填細節

「我到底有多少錢可以花在裝修上?」這問題聽起來簡單,但很多人往往是在裝修到一半,甚至都快收工了,才發現錢不夠用了。結果呢?要麼草草收場,留下一堆遺憾;要麼就得四處借貸,壓力山大。

所以,裝修的第一步,亦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明確你的總預算上限。這個預算,不是你希望花多少,而是你「能夠」花多少。問問自己:我手頭上有多少存款可以用?是不是需要貸款?如果貸款,每月還款額能承受多少?

舉個例子,如果你預計總開支是50萬,那就要在這個數字內分配好硬裝、軟裝、家電、傢俱等各項費用。Invest Brother 建議可以這樣粗略劃分:

  • 硬裝(拆除、水電、泥水、油漆等):佔總預算的50-60%
  • 軟裝(燈具、窗簾、傢俱、飾品等):佔總預算的20-30%
  • 家電:佔總預算的10-15%
  • 預留金(應急費用):佔總預算的5-10%

這個比例只是一個參考,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調整。但重點是,一旦定下了這個「大餅」,之後的所有選擇,都要圍繞這個框架來進行。看到喜歡但超出預算的材料或設計,懂得忍痛割愛,這就是省錢的第一步。

2. 設計先行: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

很多人為了省設計費,就直接找裝修師傅來做,或是自己憑感覺摸索。結果呢?到了施工階段才發現這裡不對,那裡又後悔了,然後就不斷地改動。要知道,每一次的修改,都是錢的流失。拆除再做,時間和材料都是成本。

請一位專業的室內設計師,看似多了一筆開銷,但實際上卻能為你省下更多錢。為什麼?

  • 整體規劃: 設計師會根據你的需求、生活習慣和預算,做一個全面的規劃。從空間佈局、動線設計,到燈光、色彩、材質的搭配,都會預先考慮周詳。
  • 避免返工: 精確的施工圖和效果圖,可以讓你在施工前就看到未來的家是什麼樣子,有任何不滿意的地方,都能在紙面上修改,避免現場施工後的返工。
  • 材料搭配: 設計師通常對各種建材、傢俱市場比較熟悉,能幫你推薦性價比高的產品,甚至能拿到更好的折扣。

當然,如果你預算有限,可以選擇局部設計。例如,只請設計師規劃水電、廚房、浴室這些功能性強、改動成本高的地方,其他部分自己多花心思。但無論如何,一張清晰、詳細的設計圖紙,絕對是裝修的「武林秘笈」。

3. 風格簡約:Less is More,省錢又耐看

你是不是也曾經被那些雜誌上的「網紅風」設計迷得神魂顛倒?各種複雜的線條、華麗的裝飾、多功能的組合櫃……看著很美,但這些設計的背後,往往是高昂的施工成本和材料費用

香港的居住空間本來就不大,過於複雜的裝修風格,不僅容易讓空間顯得擁擠壓抑,也增加了清潔的難度。而且,潮流是會過去的,今天流行這個,明天又會是另一個。你敢保證十年後還會喜歡現在的「網紅風」嗎?

所以,Invest Brother 的建議是:選擇簡約、耐看的風格。例如現代簡約、北歐風、日式MUJI風等。這些風格通常線條簡潔、色彩清爽,對硬裝的要求不高,更多是透過軟裝來營造氛圍。

想像一下:一個刷著白牆、舖著淺色木地板的客廳,配上幾件設計感十足的傢俱,掛上幾幅自己喜歡的畫作,是不是感覺既寬敞又溫馨?而且,未來如果你想換個心情,換套窗簾、換幾件擺設,整個空間的感覺就煥然一新,省錢又方便。

裝修中:精打細算,步步為營

有了周密的規劃,接下來就是真刀真槍的施工階段。在這個階段,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你的錢包。

4. 貨比三家:不只比價,更要比服務

「我找了三家裝修公司報價,選了最便宜的那家!」如果你是這樣想的,那可就要小心了!裝修這個行業,從來都不是價錢越低越好。

貨比三家是必須的,但更重要的是「比什麼」。除了看總價,你還要仔細核對報價單上的每一個項目:

  • 材料品牌、型號、數量是否明確? 有沒有模糊不清的字眼?例如只寫「瓷磚」,卻沒寫品牌、型號、產地,這就給了他們「偷龍轉鳳」的空間。
  • 施工工藝、工期、保修期是否寫清楚? 這些都是保障你權益的重要條款。
  • 有沒有隱藏費用? 例如垃圾清運費、管理費、驗收費等,都要提前問清楚。

Invest Brother 建議你,不要只看最終報價,還要跟不同的裝修公司溝通,感受他們的專業程度、溝通效率、服務態度。找一家信譽良好、口碑不錯,並且能給你詳細解釋每個項目、解答你所有疑問的公司,即使價格不是最低的,也可能幫你省下後續無數的麻煩和額外開支。畢竟,一分錢一分貨,貪小便宜吃大虧的案例可不少見。

5. 基礎工程:該花的錢一分不能少

什麼是基礎工程?簡單來說,就是那些藏在牆壁、地板下面,你平常看不見,但卻至關重要的部分,比如水電線路、防水工程、牆體結構等等。

「反正看不到,是不是可以隨便一點?」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基礎工程就像一個人的「骨架和血液」,一旦出了問題,後續的維修成本會非常驚人。試想一下,如果水管漏水,你需要敲開牆壁、撬開地板才能維修,那豈不是把剛裝好的新家又拆了一遍?

所以,在基礎工程上,我會告訴你,該花的錢一分都不能少,該用的好材料也絕不能省。選擇質量過硬的水管、電線,找有經驗的師傅做防水,並做好試水測試。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卻是保障你未來生活品質的關鍵。這筆錢,絕對是值得投資的。

6. 輕裝修,重裝飾:軟裝才是「變臉高手」

前面我們提到了「風格簡約」,這裡我們更進一步:把錢花在軟裝上,而不是硬裝上

什麼是輕裝修、重裝飾?就是說,在硬裝部分,能不動就不動,能少做就少做。例如,如果原來的牆面平整,直接刷乳膠漆就好,不必糾結於花哨的背景牆;如果地板狀況不錯,可以考慮不做大規模拆除,或是選擇性價比高的複合地板。

而「重裝飾」則是指,把更多的預算和精力投入到傢俱、燈具、窗簾、地毯、綠植、飾品等軟裝上面。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 成本效益高: 軟裝的價格彈性很大,從幾百元的抱枕到幾萬元的沙發,豐儉由人。
  • 靈活性強: 你可以根據季節、心情隨時更換軟裝,輕鬆改變家居風格,讓家「常住常新」。
  • 個人特色: 軟裝更能體現你的個性和品味,讓家變得獨一無二。

所以,與其花大價錢做一個複雜的電視背景牆,不如買一套舒適的沙發,配上幾盞有設計感的落地燈。當你坐下來,身體放鬆,心情愉悅,這才是家帶給你的真正價值。

7. 善用現成傢俱:告別「度身訂造」迷思

在香港,很多人喜歡做「入牆櫃」或者「度身訂造」的傢俱,覺得這樣能最大化利用空間。這沒錯,在某些情況下,訂造傢俱確實是好選擇。但是,你可知道訂造傢俱的價格,往往是成品傢俱的幾倍甚至更多

除非你的空間有非常規的尺寸,或是需要極其特殊的收納功能,否則我強烈建議你優先選擇現成傢俱

  • 價格優勢: 大規模生產的成品傢俱,由於成本分攤,價格遠低於訂造。
  • 款式多樣: 市場上各種風格、尺寸、材質的成品傢俱琳瑯滿目,總能找到合適你的。
  • 靈活性: 未來搬家或者想換風格,成品傢俱更容易移動和轉售。

當然,如果你確實需要一些收納空間,可以考慮購買一些模組化的組合櫃,它們既能滿足收納需求,又比全屋訂造的成本低得多。例如,現在有很多宜家風格的組合櫃,可以根據你的空間自由組合,既實用又經濟。

8. 舊物改造與二手利用:創意都能省大錢

「我那些舊傢俱是不是都要扔掉?」別急!扔掉簡單,但也是一種浪費。有時候,舊物改造和二手利用,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 傢俱翻新: 一張舊木桌,重新打磨上漆,或者貼上漂亮的壁紙,就能煥然一新。一把舊椅子,換個座墊套,立刻有了新的生命。
  • 網上二手平台: 現在有很多二手交易平台,你可以淘到一些品相不錯的二手傢俱、家電,甚至是裝飾品。有些物品可能只用了很短時間,價格卻能便宜很多。
  • DIY: 如果你動手能力強,可以嘗試一些簡單的DIY項目。例如,自己釘幾個置物架,自己設計一面照片牆,這些都能為你的家增添獨特的魅力,而且成本極低。

裝修後:精明驗收,保值增值

裝修完畢,不代表就萬事大吉了。驗收環節同樣重要,它可以避免你未來不必要的維修費用。

9. 嚴格驗收:不放過任何小細節

驗收環節是保障你權益的最後一道防線。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該檢查的一定要仔細檢查。

  • 水電測試: 打開所有水龍頭,檢查水壓是否正常,下水是否通暢;測試所有插座、開關是否通電。
  • 牆面地面: 檢查牆面是否有空鼓、裂縫,塗料是否均勻;地板瓷磚是否有破損、空鼓,舖貼是否平整。
  • 門窗: 開關是否順暢,密封性是否良好,有沒有劃痕。
  • 收納功能: 檢查所有櫃體、抽屜是否能正常開合,內部是否整潔。
  • 清潔: 看看裝修公司是否按照合同要求進行了徹底的清潔。

如果發現任何問題,一定要當場提出,並要求裝修公司及時整改。最好能請一位專業的第三方驗收師幫忙,他們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工具,能發現你忽略的問題。這筆驗收費用,在未來可能會為你省下幾倍的維修費用。

10. 明智採購家電:功能實用優先

家電是裝修後的一筆大開銷。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家電產品,你是不是也曾被各種高科技功能搞得眼花繚亂?

Invest Brother 建議你:功能實用優先,而非一味追求最新科技或最高配置

  • 剛需優先: 先列出你家最需要的家電,例如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空調。
  • 匹配需求: 根據家庭人口、生活習慣選擇合適的容量和功能。例如,如果你家人口不多,買一台超大容量的冰箱可能只是浪費電。
  • 品牌信譽: 選擇信譽良好、售後服務有保障的品牌。
  • 多方比較: 留意電器店的優惠活動、會員折扣,甚至可以考慮網購。

有些家電,例如智能家居產品,聽起來很酷,但如果你不常用或者根本不需要,那就是一種浪費。想想看,一個帶有幾十種洗滌模式的洗衣機,你真的會用到每種模式嗎?大多數人其實只會用到其中的兩三種。

11. 綠植點綴:為家注入生命力,慳錢又健康

裝修完畢,除了傢俱和飾品,別忘了為你的家添置一些綠色植物

  • 淨化空氣: 許多植物有吸附甲醛、苯等有害物質的功能,幫助你打造一個健康的居住環境。
  • 美化空間: 綠植能為空間增添生機和活力,讓家看起來更加溫馨自然。
  • 成本低廉: 相對於其他裝飾品,植物的價格通常較為親民,而且可以持續生長。

想像一下,當你推開家門,看到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聞到淡淡的植物清香,是不是瞬間感覺身心放鬆?而且,養護植物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樂趣。

12. 長期維護:讓你的家「保鮮」

裝修不是一錘子買賣,它是一個長期維持的過程。定期的維護和保養,能讓你的家保持「新鮮」,也能避免未來出現大問題而花費巨額維修費。

  • 定期清潔: 不僅是日常的打掃,還要定期對廚房、浴室的死角進行深度清潔。
  • 檢查水電: 定期檢查水龍頭、水管是否有漏水,電線是否有老化現象。
  • 傢俱保養: 木質傢俱定期上蠟,皮質傢俱定期保養,能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
  • 小問題及時處理: 牆面出現小裂縫,及時修補;螺絲鬆動,及時擰緊。不要讓小問題累積成大問題。

當你學會了這些「打理」的方法,你的家不僅能保持美觀,更能延長裝修的使用壽命,這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慳錢」。

香港裝修費用參考

看到這裡,大家最關心的,肯定是「到底要花多少錢?」裝修價格就像海鮮價一樣,變動很大。所以Invest Brother 為大家整理了香港裝修費用的參考範圍:

單位實用面積 基本裝修 重鋪水電 訂造全屋傢俬 預計需時
200-450平方呎 HK$20萬 – HK$30萬 HK$3萬–HK$5萬 HK$5萬–HK$10萬 2-3個月
450-700平方呎 HK$30萬 – HK$50萬 HK$5萬–HK$8萬 HK$10萬–HK$16萬 3-4個月
700-1,000平方呎 HK$50萬 – HK$60萬 HK$8萬–HK$14萬 HK$16萬–HK$22萬 4-5個月
*註:以上僅供參考,詳情要咨詢相關專業人士。

結語:聰明裝修,樂享生活

看完這12招「慳錢」秘訣,你是不是對裝修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裝修的過程確實會比較繁瑣,但只要我們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提前做好規劃,並且在每個環節都精打細算,就一定能裝出一個既符合預算又稱心如意的家。

記住,裝修不只是把房子變成一個「屋企」,更是為了讓你的生活品質得到提升。用「小錢辦大事」,就是要讓你的每一分錢都花得值,花得有意義。當你坐在自己親手打造的家裡,享受著溫馨和舒適,那種成就感和幸福感,是任何金錢都無法衡量的。

常見問題


標籤:
分類:BLOG, 最新消息, 最新資訊, 樓市攻略, 消費攻略, 當前熱點
相關新聞

留言咨詢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to complete this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