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想了解最新的內容和促銷活動嗎? 通過我們的每周時事通訊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2025 年 9 月 25 日
最近更新:2025 年 9 月 25 日
面對五花八門的保險種類,您是否感到困惑,不知從何入手?「保險」二字,看似簡單,卻是守護個人與家庭未來的重要財務工具。尤其在生活成本高昂的香港,一份合適的保險規劃,不僅能抵禦突如其來的風險,更是對家人愛的體現。本文將為您全面拆解香港最常見的六大基本保險種類,從人壽保險、醫療保險到危疾保險,助您釐清概念,了解個人保險種類的保障核心,為自己和摯愛建構穩固的保障網。
人壽保險(壽險),可以說是最純粹的保障。它的核心價值在於,當被保險人不幸身故或完全傷殘時,保險公司會支付一筆預先約定的賠償金給指定的受益人。這筆錢的目的,是為了延續家庭的經濟穩定,確保在失去主要收入來源後,家人的生活質素不至於受到嚴重衝擊,例如繼續支付樓宇按揭、子女的教育開支等。
💡 思考一下: 如果您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身上背負著按揭、車貸或需要供養父母子女,那麼壽險就是您不可或缺的「責任險」。
壽險主要分為「定期」和「終身」兩大類,它們的性質和適合對象截然不同,就像租屋與買樓的分別。
比較項目 | 定期壽險 (Term Life) | 終身壽險 (Whole Life) |
---|---|---|
保障期限 | 固定年期(如10、20年)或至特定歲數(如65歲) | 保障直至受保人離世 |
保費 | 相對便宜,槓桿比率高 | 相對昂貴 |
儲蓄成份 | 沒有或極少 | 包含保證及/或非保證現金價值,具儲蓄功能 |
適合人士 | 預算有限、家庭責任最重的年輕人或新婚家庭 | 預算充裕,希望兼顧保障與財富傳承的人士 |
醫療保險,簡稱「醫保」,是為了應對住院、手術等醫療開支而設的保險。在香港,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長,私家醫院收費高昂,一份全面的醫療保險能讓您在需要時,安心選擇更優質、更快捷的醫療服務,而無需擔心積蓄被龐大的醫療賬單蠶食。其保障範圍通常包括:
香港政府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VHIS) 設有最低標準,保障範圍更透明,更可為保費申請稅務扣減。想了解更多關於自願醫保 VHIS 好處?點擊連結查看詳細攻略。
危疾保險(又稱重疾險)與醫療保險的功能不同。醫療保險是「實報實銷」,用於支付醫療開支;而危疾保險則是在受保人確診患上保單指定的嚴重疾病(如癌症、心臟病、中風等)後,提供一筆過現金賠償。這筆賠償金的用途非常靈活,您可以自由支配:
市面上的危疾保險比較計劃繁多,有些提供多次賠償,有些則針對早期危疾提供保障,投保前應仔細比較。
意外保險,顧名思義,保障的是由「意外」導致的傷害、傷殘甚至死亡。這裡的「意外」有嚴格定義,必須同時滿足三大要素:外來、突發、非由疾病引起。例如,交通意外、運動時跌倒受傷、被高空墮物擊中等都屬於意外。但如果是因心臟病發作而暈倒受傷,則不符合意外定義。
保障項目 | 保障內容 |
---|---|
意外身故及傷殘 | 因意外導致死亡或永久傷殘,會按傷殘程度比例賠償。 |
意外醫療 | 實報實銷因意外而產生的醫療費用,包括跌打、物理治療等。 |
住院現金 | 因意外住院,每日提供定額現金津貼。 |
失能保險(或稱傷殘入息保障),是為了保障受保人因疾病或意外導致傷殘,而無法繼續工作、失去收入來源的風險。它與危疾保險不同,危疾是一筆過賠償,而失能保險則通常以「按月支付」的形式,提供一筆類似「人工」的賠償金,直至受保人康復或到達指定歲數。這對需要長期護理和康復的人士尤其重要,能有效填補長期的收入缺口。
防癌保險是危疾保險的一種「專科」,專門針對癌症提供保障。由於其保障範圍較集中,保費通常比全面的危疾保險便宜。對於預算有限,但又特別擔心癌症風險的人士(例如有家族病史),防癌保險是一個不錯的入門選擇。其理賠方式主要分為:
購買保險並非一成不變,而應隨著人生階段的轉變而調整。了解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的指引有助您作出更明智的決定。以下是一個簡單的規劃框架:
人生階段 | 主要風險 | 建議保險種類(優先次序) |
---|---|---|
社會新人 (22-30歲) | 收入不高,但開始有個人責任,怕患病拖累家人。 | 1. 醫療保險 2. 意外保險 3. 危疾保險 (保額可較低) |
家庭支柱 (30-50歲) | 家庭責任最重,有樓宇按揭、子女供書教學。 | 1. 壽險 (保額需覆蓋負債) 2. 醫療保險 (提升保障) 3. 危疾保險 (增加保額) |
臨近退休 (50-65歲) | 子女長大,家庭責任減輕,但健康風險增加。 | 1. 檢視醫療及危疾保額是否足夠 2. 考慮高端醫療保險 3. 檢討壽險保額 |
強烈建議需要。公司醫保的保障範圍和額度通常較基本,而且保障會隨著您離職或退休而終止。自己擁有一份個人醫療保險,能確保保障的延續性,並可按個人需要選擇更全面的保障計劃,例如保障額度更高的「高端醫保」。
絕對不是。最「好」的保險,是最「適合」您個人情況和需要的保險。昂貴的保單可能包含您不需要的附加保障,或帶有較高的儲蓄成份。關鍵在於了解自己的保障缺口,並在預算範圍內,以最高的性價比填補這個缺口。定期壽險就是一個好例子,它以較低的保費提供高額保障。
這取決於您的預算和投保目的。如果您處於人生責任最重的階段(如子女年幼、有巨額按揭),但預算有限,可以利用「先定期,後終身」的策略。先用低保費的定期保險鎖定高額保障,待日後收入增加,再考慮配置終身保險作長遠規劃或財富傳承之用。
一個常見的參考法則是「雙十原則」,即保費支出佔家庭年收入的10%,而保險總額度則是家庭年收入的10倍。然而,這只是一個非常概括的參考,實際預算應根據您的個人負債、家庭結構、未來規劃和風險承受能力作靈活調整。
理解不同的保險種類是建立周全保障的第一步。壽險、醫療、危疾、意外、失能及防癌保險,各有其獨特的保障功能,它們互為補充,共同構成一個全面的安全網。規劃保險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您清晰地審視自身狀況和未來需要。希望透過本文的分析,能助您撥開迷霧,更具信心地踏出規劃保障的第一步,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添上一份實在的安心。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